近不少朋友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,常有人问:"我的血压138/90算高血压吗?""高血压多少需要吃药?"其实,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,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。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带大家了解高血压的判断标准、潜在危害以及实用的控制方法。
根据2023年《高血压防治指南》,血压分为4个等级:
1. 正常血压:收缩压<120mmHg 且 舒张压<80mmHg
2. 正常高值:收缩压120-139mmHg 或 舒张压80-89mmHg
3. 高血压:收缩压≥140mmHg 或 舒张压≥90mmHg
4. 危险血压:收缩压≥180mmHg 或 舒张压≥110mmHg(需立即就医)
需要注意的是,测量前要5分钟,连续3天同一时间测量结果偏高才能确诊。很多人量的血压不稳定,往往是因为测量时走动、说话或刚喝完咖啡导致的。
1. 血管损伤:长期会让血管像老化的橡皮管一样变硬变脆,增加脑出血风险
2. 心脏负担: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,可能导致心肌肥厚甚心力衰竭
3. 靶器官损害:60%的尿毒症、40%的心梗都与未控制的高血压有关
特别提醒:很多人以为"没有头晕就没事",其实高血压正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损害身体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月少测量1次血压。
对于刚发现血压偏高(140-160/90-100mmHg)的人群,医生通常会建议先尝试生活方式调整:
1. 减盐: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(一啤酒瓶盖量),注意酱油、腌制品里的隐形盐
2. 运动:每天快走30分钟,微出汗但能正常说话的程度
3. 减重:BMI超过24的人减重5-10斤,血压可能下降5-20mmHg
4. 戒酒:长期饮酒会抵消降压药
5. 睡眠:每天23点前入睡,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血压更易升高
出现以下情况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启动药物治疗:
• 血压持续≥160/100mmHg
• 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
• 已有心、脑、肾等器官损害
• 生活方式调节3个月后仍未达标
常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、厄贝沙坦等,需每天固定时间服用。切记不要自行换药或停药,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跳式升高。
1. 时间: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、排尿后、服药前测量准
2. 姿势:坐靠背椅,手臂平放桌面与心脏同高
3. 设备: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,每年校准1次
如果发现血压突然升高180/120mmHg以上,并伴随剧烈头痛、视物模糊时,请立即就医。
高血压管理是场持久战,需要患者、家属和医生共同配合。建议建立血压日记,记录每周测量数据,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。记住,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能大限度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伤害。